北京时间 9 月 29 日,中国男足主教练选聘工作再度被推上风口浪尖。据意大利《全尤文》记者 Mirko Di Natale 爆料,前广州恒大主帅法比奥・卡纳瓦罗与中国足协的谈判已进入关键阶段,执教中国国家队 “接近成行”。然而,这则来自境外的乐观消息,迅速遭到国内媒体人的尖锐反驳。媒体人苗原在社交平台直言,以卡纳瓦罗的执教水平和近年履历,其身价 “最多值 50 万欧元”,若足协最终选择他,本质上是 “走为国省钱的思路”,这番评价为沸沸扬扬的选帅传闻蒙上一层务实甚至尴尬的色彩。
此次传闻并非孤证,意大利足坛多名记者均释放了相似信号。除 Mirko Di Natale 外,知名记者斯基拉也证实,中国足协已携带新方案赶赴米兰,与卡纳瓦罗展开面对面磋商,双方接近达成协议。据披露,足协为促成合作甚至降低了谈判门槛 —— 不仅调整了此前因 “成绩条款” 引发分歧的解约规则,还传出将年薪报价向上浮动,试图以 “诚意” 打动对方。
卡纳瓦罗的 “中国足球履历” 是其被热议的核心原因。作为曾执教广州恒大、天津权健的 “老熟人”,他熟悉中超球员特点,且在 2019 年曾短暂担任国足临时主帅,尽管带队参加中国杯时两战全败(0-1 负乌兹别克斯坦、0-1 负泰国),但仍被部分人视为 “了解亚洲足球” 的候选者。此外,他本月中旬来华观看中超比赛时与吴少聪等昔日弟子的互动,也被外界解读为 “提前铺路” 的信号。
就在意媒营造 “签约在即” 的氛围时,媒体人苗原的发声直击要害,撕开了 “大牌光环” 背后的现实。他在社媒明确表示:“卡纳瓦罗的执教水平,以及近年履历,选他 OK,最多值 50 万欧元,要是走为国省钱的思路,那可以。” 这一估值并非空穴来风,而是基于其近年惨淡的执教履历 —— 离开中超后,卡纳瓦罗在欧洲足坛的表现堪称 “断崖式下滑”:执教沙特利雅得胜利胜率仅 37.5%,意甲贝内文托胜率不足 20%,即便是在克罗地亚萨格勒布迪纳摩,14 场比赛 7 胜 2 平 5 负的战绩也难言亮眼,最终因攻防失衡下课。
苗原进一步指出,卡纳瓦罗本质上是 “中超本土‘洋帅’”,能拿得出手的成绩几乎全集中在中超赛场,在欧洲主流联赛并无成功证明,甚至曾因能力不足被新加坡足协拒绝执教邀请,新加坡教练哈米斯直言其 “没那本事担任国家队主教练”。更关键的是,结合当前足协 “重用 U22 年轻球员” 的选材方向,卡纳瓦罗在培养新人方面的优势远不及 U22 主帅安东尼奥,从竞技价值上看并非最优解。
苗原的 “50 万欧元论”,实则戳中了国足选帅的核心矛盾:是追求 “大牌效应”,还是坚守 “能力匹配”?反对者认为,卡纳瓦罗的球员时期荣誉(世界杯冠军、金球奖)无法等同于执教能力,其近年 “连新加坡都不要” 的窘境,已证明他难以驾驭国家队层面的压力,若足协执意选择,本质是 “过度看重大牌、忽略真本事” 的旧问题复发。更有人质疑,2019 年带国足输泰国的经历尚在眼前,如今 “二进宫” 如何能指望他带领球队走出低谷?
而支持者则隐晦提及 “预算现实”—— 此前国足外教年薪多在百万欧元级别,若卡纳瓦罗接受 50 万欧元左右的报价,确实能大幅降低成本。加之他无需 “适应期”,对足协而言或许是 “省时省力” 的选择。但这种 “妥协” 的风险显而易见:正如苗原所言,选他更像是 “兜兜转转之后选择了‘偷懒’”,而非基于竞技目标的最优决策。
值得注意的是,目前所有 “接近成行” 的消息均未得到官方证实。从流程上看,足协选帅工作仍处于 “材料筛选 - 面试启动” 阶段,国庆期间才计划对主要候选人进行线上面试,卡纳瓦罗仅是 50 余名报名者之一,与前波兰主帅普罗别日、前乌拉圭主帅阿隆索等候选人处于同一起跑线。苗原也透露,足协今年的比赛已有安东尼奥 “保底”,选帅结果最快明年 1 月才会确定,当前意媒的密集报道更可能是 “卡纳瓦罗团队急于找工作而进行的炒作”。
从意媒热炒的 “接近签约”,到苗原直指的 “50 万欧元估值”,国足选帅的舆论场已分裂为 “光环派” 与 “务实派” 的对立。卡纳瓦罗究竟是 “性价比之选”,还是 “妥协之下的无奈之举”?答案或许需要等待面试环节的检验,但可以确定的是,正如苗原的点评所揭示的:在 “省钱” 与 “赢球” 的天平上,足协的选择将直接决定国足未来数年的走向,而单纯依赖 “熟悉度” 与 “大牌名声”,恐怕难以治愈中国足球的沉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