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前波士顿凯尔特人队名将、NBA 总冠军得主保罗・皮尔斯在做客播客节目《DatShaq2x》时,就女性婚恋话题发表了一番极具争议性的言论。他公开宣称,女性若在 30 岁前未能结婚,便如同 “过期” 的商品,并认为这会使她们陷入择偶的恶性循环,此番言论随即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轩然大波,遭到广泛的批评与质疑。
“30 岁你要是没结婚,你就‘过期’了。” 皮尔斯在节目中直言不讳地抛出了这一核心观点。他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逻辑:“通常你会降低标准,以扩大择偶范围,但是越这样越会出问题。30 岁之后女人没有什么试错的空间,她会觉得找一个不行的人还不如单身来得实在,但是她又不甘心。” 在他看来,30 岁是女性婚恋价值的一道分水岭,过了这个年纪,选择的主动权和余地便会急剧萎缩。
更具争议的是,皮尔斯将这种困境归因于所谓的 “现实情况”,他表示:“虽然心有不甘但是现实情况是成功男士一般不会首选 30 岁以上的女人,这是恶性循环。” 这一说法被普遍解读为将女性的价值与年龄、婚姻状态强绑定,并暗示其婚恋价值会随年龄增长而贬值,严重忽视了女性作为独立个体的多元价值与自主选择。
事实上,这并非皮尔斯首次因发表出格言论而引发争议。这位以直言不讳著称的前 NBA 球星,在退役转型为媒体评论员后,屡次在公开场合发表关于性别与婚姻的极端观点。此前,他曾在另一档播客节目中宣称 “婚姻对男性几乎没有任何好处”,认为婚姻是 “为穷人和老年人准备的”,并声称亲密关系总是建立在性的基础上。这些言论在女权运动日益盛行的当下,显得尤为刺眼,也暴露了其在性别认知上的狭隘与偏见。
皮尔斯的言论一经曝光,立刻遭到舆论的猛烈抨击。许多网友和评论者指出,“过期” 这一词汇充满了对女性的物化与不尊重,是典型的性别歧视言论。批评者认为,现代社会中,女性的价值早已超越了婚姻和年龄的范畴,皮尔斯的观点不仅落后于时代,更可能助长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与偏见。有网友评论道:“将女性比作会过期的物品,本身就反映了他根深蒂固的歧视思想。一个人的价值,无论男女,都不应由婚姻状况来定义。”
值得注意的是,皮尔斯的争议言论与其个人经历或许存在一定关联。2000 年,年仅 23 岁的他曾遭遇严重的刺杀事件,身中 11 刀,此次创伤使他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,并曾公开表示自己有被害妄想症的倾向。此外,他本人也曾经历婚姻的失败,这些个人遭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对婚姻和两性关系的看法,但这并不能成为其发表歧视性言论的借口。
从 “不雅直播事件” 导致被 ESPN 解雇,到如今频繁因争议言论引发公愤,皮尔斯的媒体生涯始终伴随着巨大的争议。尽管他的直率风格吸引了一小部分支持者,但不可否认的是,其言论中透露出的对女性的轻视与偏见,不仅违背了基本的性别平等原则,也与其作为公众人物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相去甚远。此次 “女性 30 岁过期论” 引发的轩然大波,再次为所有公众人物敲响了警钟:言论自由的边界,是对他人的基本尊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