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 月 27 日,中国球员、波特兰开拓者新秀杨瀚森在《球星看台》(The Players' Tribune)发布亲笔长文,以《写给我的新朋友们》为题,向全球球迷袒露心声。文中,他深刻诠释了 “开拓者” 这一球队名称于己而言的双重重量 —— 既是个人在 NBA 赛场的身份注解,更是承载中国篮球薪火相传使命的精神符号,字里行间满是 20 岁年轻人的谦逊与担当。
“波特兰的特别之处,也包括球队的名字 ——‘开拓者’。这个名字对我而言非常贴切。” 杨瀚森的文字直白却有力。作为近九年来首位通过 NBA 选秀登陆联盟的中国球员,他的出现打破了中国球员在选秀舞台上的沉寂,这份 “开拓” 的意味与生俱来。他清醒地认知到这份幸运背后的责任:“中国球员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 NBA 选秀舞台上了。我知道自己有多幸运,能代表中国在最高水平的联盟打球,也明白肩上的责任。”
这份责任感,并未让他陷入孤军奋战的迷茫,反而化作了对后辈的期许。杨瀚森在文中特意提及国内的年轻篮球力量:“中国这些年有很多有天赋的年轻球员,他们对篮球的热爱和付出,也许有一天也能站上 NBA 的舞台。无论在社交媒体还是身边,都有许多有希望的年轻人,他们有技术、有能力,也有未来。” 在他看来,“开拓者” 的意义绝非个人独闯,而是为后来者搭建看得见的桥梁,正如当年姚明等前辈为他播下梦想的种子。“我也希望慢慢能激励中国的年轻球员,就像姚明等前辈激励过我一样。我想让他们看到,一切皆有可能,每个人都能走出自己的路。”
这份 “开拓” 的决心,早已转化为他赴美后的日常行动。从 5 月抵达美国后不到 48 小时便投入训练,到每天凌晨 4 点开启力量训练、深蹲重量突破 190 公斤,再到 4 个月内增肌 15 斤、体脂率从 18% 骤降至 9%,杨瀚森用极致的自律对抗 NBA 级别的强度鸿沟。夏季联赛中,他场均贡献 10.8 分 5.0 篮板 3.8 助攻 2.2 盖帽,用兼具护框与策应的表现展现潜力;训练里,他针对性打磨三分投射与挡拆决策,甚至带着眉骨淤青仍坚持高强度对抗,只为更快适配赛场节奏。这些在幕后的咬牙坚持,正是对 “开拓自己的路” 最生动的践行。
如今,波特兰已成为他的 “新家”—— 这座被他形容为 “美丽、安静、平和” 的城市,用球迷街头的热情招呼给予他温暖。而他也在努力融入新环境:利用训练间隙恶补英语,从最初的沟通生涩到如今能理解队友与教练的指令;积极参与球队训练营与新秀培训,全方位适应职业球员的生活节奏。
“现在只是开始,未来的路还很长。” 杨瀚森在文末写道。对于他而言,“开拓者” 的征程刚刚起步:赛场上,他需要在季前赛(10 月 9 日开赛)中争取稳定出场时间,在开拓者的重建体系中找到自身价值;赛场外,他更要以行动延续 “开拓” 的使命。正如他在训练中一次次突破身体极限,这位中国新星正用脚步证明:所谓开拓,既是打破沉寂的勇气,更是脚踏实地的坚持。而这份坚持,终将为中国篮球的未来点亮更多可能。